EN
行业新闻
行业新闻

及时、专业的方案,满足不断发展的流体自动化市场对创新、可靠和速度的要求

钙钛矿电池制备中镀膜要用的设备有哪些

钙钛矿电池制备中的镀膜工艺是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和稳定性。以下是关键镀膜设备及其作用的技术解析:

一、镀膜工艺的核心作用

镀膜工艺通过沉积功能层(如载流子传输层、钙钛矿吸光层、电极层)构建电池结构,其质量决定电池的:

  • 光电转换效率:均匀致密的薄膜可减少载流子复合,提升电荷传输效率。

  • 稳定性:致密无孔洞的薄膜可阻隔水汽渗透,延长电池寿命。

APS400C.jpg

二、镀膜设备分类及技术细节

1. 湿法镀膜设备(溶液法)

  • 狭缝涂布机

    • 应用场景:钙钛矿层大规模制备(主流工艺)。

    • 优势:涂布速度达100mm/s,材料利用率>90%,膜厚控制精度±5nm。

    • 原理:通过精密模具缝隙挤出前驱体溶液,在基底上形成均匀薄膜。

  • 刮刀涂布机

    • 应用场景:实验室级钙钛矿层制备。

    • 优势:工艺简单,成本低。

    • 局限性:大面积均匀性难以控制,易产生针孔缺陷。

  • 喷墨打印机/喷涂机

    • 应用场景:柔性基底或复杂图案化镀膜。

    • 优势:非接触式沉积,支持定制化图形。

    • 技术难点:需精确控制液滴尺寸(10-100μm)以避免咖啡环效应。

2. 干法镀膜设备(气相法)

  • 真空蒸镀机

    • 应用场景:电子传输层(如SnO₂)、钙钛矿层高端制备。

    • 优势:薄膜致密无孔洞,缺陷密度低。

    • 局限性:材料利用率<25%,成本高,需多源共蒸技术保证化学计量比。

  • PVD磁控溅射设备

    • 应用场景:导电层(ITO/FTO)、空穴传输层(NiOx)。

    • 优势:沉积速率快,附着力强,适合大面积制备。

    • 技术细节:氧气氛围中溅射NiOx,结晶取向可控,电导率优化。

  • RPD反应等离子体沉积设备

    • 应用场景:低温制备电子传输层(如C60复合材料)。

    • 优势:成膜质量高,无热损伤,适合在钙钛矿层上直接沉积。

    • 原理:利用等离子体将前驱体离解为活性基团,在低温下反应成膜。

  • ALD原子层沉积设备

    • 应用场景:超薄阻隔层/缓冲层(如MoOx)。

    • 优势:单原子层级控制,膜厚均匀性极高。

    • 价值:减少TCO电极沉积时的等离子体损伤。

三、设备选型与产业化趋势

  • 效率优先场景:选择真空蒸镀+PVD组合,尽管初期投资大(约3000万元/GW产线),但电池效率可提升1-2%。

  • 成本控制场景:狭缝涂布+RPD为主流,设备投资降低50%,适合大规模量产(如协鑫光电100MW产线)。

  • 柔性电池制备:卷绕镀膜机成为关键,可实现在PET/PP基底上连续镀膜,匹配可穿戴设备需求。

四、未来技术方向

  • 多源共蒸技术:解决干法工艺中钙钛矿层组分均匀性问题。

  • 混合沉积工艺:结合溶液法与气相法优势,如蒸镀PbI₂框架+旋涂有机铵盐,提升结晶质量。

  • 原位镀膜监测:集成光谱椭偏仪实时反馈膜厚,闭环控制镀膜精度。

总结:钙钛矿电池镀膜设备需根据目标效率、成本及稳定性综合选型。当前湿法设备主导量产,干法设备用于高端场景,未来混合工艺和设备智能化将成为发展方向。